欢迎访问深圳建科汇 今天是
站内搜索: |联系我们

委员动态

江苏华建:锁定千亿目标!解码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坚守与突破

来源:深圳瑞捷   发布时间:2023-12-05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每隔100米就能看到一件江苏华建的作品;深圳市民中心区40幢楼宇灯光秀中,有10幢出自华建人之手。


成立于1982年的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华建),是扬州建工控股集团旗下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江苏华建在化危为机中赢得发展主动权,40多年中始终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持续推动房建主业与多元板块协同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现已设立深圳、海南、北京、上海、珠海、扬州、岳池、成都、海外等九大区域公司,2022年以强劲的市场竞争实力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449位,位居“江苏省建筑业百强”第一方阵。


为助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小瑞特专访江苏华建总经理兼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碧桥,从多维度探寻江苏华建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坚守与突破。


江苏华建总经理兼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碧桥


个人简介:吴碧桥,男,197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建工控股集团总经理,兼任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国家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审组长、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政府建设科技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总工程师”“全国建筑业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江苏出省施工先进个人”“扬州大工匠”“扬州市十大首席员工”“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扬州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一、应运而生茁壮成长,兼具速度、高度、精度


1982年,江苏华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这个被称作“省里的牌子、市里的班子、县里的队伍”的联合体企业,凭借一股能吃苦、能战斗的韧性,屡创佳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1、5.2天一层楼,拼出深圳速度、扬州高度


1982年5月,在深圳特区成立之初,江苏华建作为第一批建筑企业受邀赴深支援特区建设,建设两栋24层的湖心花园大厦。


江苏华建建设的湖心花园大厦


在铺天盖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下,华建人迎难而上,以多劳多得经济承包责任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以5.2天完成一层主体结构的建设速度,超过当时7天一层楼的“香港速度”,比合同工期提前一个多月竣工,率先创下“深圳速度”,荣获深圳市第一个“高层全优样板工程”。


以湖心花园大厦为起点,江苏华建开启势如破竹的特区建设之路。


深圳会展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大厦、世界之窗、招商银行总部大厦……一座座标志性建筑耸立而起,为他们赢得“特区建设的劲旅”“来自建筑之乡的神兵”等美誉。


源于扬州,深耕深圳,走向全国,江苏华建将自己的名字深度镌刻至深圳、海南、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建设历史中,续写一个又一个传奇。


2、传承工匠精神,打磨质量精度


传承江苏能工巧匠的工匠精神,江苏华建内部追求品质的竞争文化氛围浓厚,承建项目质量创优捷报频传,先后获得24项鲁班奖、21项国家优质工程、7项部优等各类工程质量荣誉近千项(次),仅深圳分公司即摘得17次鲁班奖,曾被深圳市质监站列为全市季度检查唯一一家免检企业。


江苏华建创优成果丰硕


针对承建项目点多面广、管理跨度大等情况,江苏华建充分发挥组织架构优势,以先进理念指导施工,将标准化建设贯穿项目施工管理全过程,为实现创优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级架构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公司、工程处、项目部三级管理架构,明确管理职责与权限,使得人财物管控各司其职,令项目人员能高质高效地专注于安全、质量、进度等现场管理。


·率先开展样板引路,以标准化推进精细化。2005年即率先推行实物样板交底制度,严格实施“样板引路”制度,由工程处组织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重要部门参与策划、实施和验收,对工程质量做到事前控制、统一标准、事后验收,为大规模施工提供验收依据,提高施工质效;通过全面贯彻落实标准化作业规范、组织管理骨干赴日本参加“日式管理”学习等,持续促进项目现场精细化管理。


·专家团队强支撑,查问题解难题。公司拥有包括缪昌文院士、刘加平院士、郭正兴教授等一批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同时拥有一支住建部施工专业委员会专家朱学农、深圳建筑业著名专家丁桂荣、朱国梁等在内的资深专家团队,兼具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助力各项目排查问题、解决工程建设疑难杂症,确保各项目质量稳定输出。


·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提高决策执行力。由公司领导班子及各处一把手构成管理委员会,建立“自上而下担责、分工界面清晰、目标设定量化、考核追责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所有争议事项、奖罚机制等经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即坚决贯彻执行,发挥“领导作用”对“全员参与”的关键推力,为质量工作持续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创优形成标准做法,打造新时代精品工程。江苏华建将重要部位做法在内部形成标准,并在建造过程中安排技术、质量、安全等部门全天候跑项目,给予足够的监督和指导支持,紧抓过程建设“不跑偏”。项目封顶后,在申报奖项期间克服惯性思维,反复排查各类问题,做到精益求精。


二、与时俱进谋求变革,转型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2023年是扬州建工控股集团化运营的起步之年,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集团着力构建“四梁八柱”发展框架,打造千亿能级、江苏前列、全国一流的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建筑业集群。


“四梁八柱”发展框架


在此背景下,江苏华建紧抓发展机遇,借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动作用,顺应市场环境变化,从自然增长向战略增长转变,全力打造“融投建管营”全周期服务能力,不断做强主业、做精专业、做实产业,积极谋划长远发展。


1、从单一施工到产业舰队,加速转型升级


为加速转型升级,江苏华建充分发挥产业、资本、管控、党建“四梁”的连接功能,突出建筑施工、投资融资、地产开发、建筑科工、建筑金融、集中代建、安居保障、商贸物管“八柱”的支撑作用,以全域经营、全链创效、全业协同的产业结构多元化,驱动利润结构多元化,实现从单一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变。


·施工领域:不断优化调整市场布局,逐步实现从传统土建施工向涵盖项目投融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全流程服务模式的转变:坚持“大市场、大企业、大项目”的发展战略,与大型地产开发商强强联手,探索“房施一体化”新模式;做好政府项目集中代建,积极介入铁路、桥梁、城市轨道、城市地下空间等高附加值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参与老旧小区、地下管网、城市更新建设,在更高能级上助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地产开发领域:将原有房地产业务进行资源整合成为江苏华建地产集团,依托开发项目成立物业公司和商管公司,开展物业服务、资产运营和嵌入式养老等业务,打通建筑运营和服务的最后环节,不断拓展江苏华建多元实体的边界。


·投融资服务领域:成立金融集团,整合原有小贷公司、投资公司及担保公司资源和业务,进一步推动公司投融资业务联动发展。近年来通过私募基金、短融、中期票据、公司债等方式,以低成本融资百亿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江苏华建还发力统筹设计、检测、监理、咨询、建材生产、华建学院等多元板块,充分发挥建筑全产业链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加速推动公司向“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转型发展。


2、构建四大支撑能力,推动千亿目标实现


为确保战略执行落到实处,江苏华建从体系建设、人才聚集等方面着手,为实现千亿能级目标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全面升级管理体系。结合行业发展,江苏华建与时俱进,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升级,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定更高要求,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制度执行力。


·构建品质管理目标。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创新理念,制定“整体均好、突出标杆”的品质管理目标。同时,对深圳分公司赋予“集团样板、深圳前列、全国一流”的新目标和新功能,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


·转型升级打通产业链。2023年,扬州建工控股集团增资并控股扬建公司、成立华建科工等子公司,加速向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其中,华建科工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重点发力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等领域,通过搭建供应链集采平台、开展数字化、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加快形成产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新机制,为集团产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做好铺垫。


·人才聚集打造“拳头产品”。挂牌成立江苏绿色建造产业研究院,由东南大学教授孟少平任院长,业内众多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体系、工业化生产装备、高性能混凝土、节能型门窗等开展研究与应用,将行业前沿技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拳头产品”,为绿色工程建造提供技术支撑。


三、强化内核行稳致远,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石


为实现长久发展,江苏华建以客户为中心,打造“诚信稳健”的差异化经营;以安全为基石,多举措提升安全管理质效;以人才为引擎,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多措并举强化内核锻造,筑牢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石。


找准差异化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江苏华建适时对差异化经营战略作出调整,将竞争优势从“优质优价”转变为“诚信稳健”。


·诚实守信经营。在合作之初即合理测算成本,不走低价竞争、低进高出的策略,以诚信护航,让成本可控、合作省心。


·经营发展理念稳健。坚守“量力而为、保本微利、现金为王”三条红线,坚持不转包、不挂靠,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


·职工队伍稳定。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升级改善员工体验,在“家文化”的牵引与代代传承之下,持续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团队人员稳定性。


·质量保持稳定。坚持质量兴业、创优树牌,不断巩固市场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好产品”“好口碑”赢得市场信任和青睐,塑造质量金字招牌。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严守风险底线,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通过研发仿真艺术建筑、零碳建筑,引入塔吊“检到位”智能设备、博智林地平机器人、顶板墙面打磨机器人等,稳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一把手抓安全,多举措提升管理质效


随着国家及各地区对安全生产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建筑施工安全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江苏华建通过一把手带头抓安全、引入第三方安全履职评价服务等促进安全管理成效提升。


创新引入捷安科技“安全履职评价”提升安全管理质效


·一把手带头抓安全。明确主体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落实专人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将对安全管理的重视渗透到每个细节。公司坚持安全生产领导带班长效机制,严格做好节假日安全巡检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引入第三方提升安全管理履职能力。安全管理需要理论知识与经验的双重累积,面对新老管理人员的更新换代,江苏华建创新引入捷安科技安全履职评价服务,全面掌握管理人员安全素质现状与薄弱点,并针对性制定考核培训。


·全员网格化管理。全员化网格化制定项目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通过捷安科技安全履职评价量化结果与内部检查相融合,将安全生产奖惩与全员考核挂钩,提高一线人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


·分包单位管理。实行严格的劳务分包准入制度和年审制度,将不合格的单位纳入“黑名单”,不再继续使用;对保持合作的劳务单位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等常态化专项培训,通过加强监督检查与宣传教育防范化解安全隐患。


·设置奖惩机制。设置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各单位按照产值比例缴纳安全管理基金,为管理落实到位的各主体责任人颁发安全红包。其中,安全红包以“滚雪球”的方式年年递增,一旦发生事故则回归“起跑线”。通过荣誉和物质的双重激励,营造安全管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多层级人才培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专业人才紧缺、特殊人才断档、技能人才老化等问题,江苏华建通过成立华建学院、实施“1234”人才规划等多项举措,构建“引进、培育、使用、留住”的人才链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华建开展能力提升班培训


·成立华建学院,强化员工素质提升。每年组织覆盖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级的能力提升培训,开设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班、一线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提升班,并推出具有强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培训课程,让一线员工可随时进行网上学习。


·师带徒、老带新,强化内部培训交流。搭建“科技大讲堂”“内训师培训”等教育培训平台,为入职未满3年的新员工指定1名成长指导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氛围。同时,每月组织员工登台分享交流,对公司管理及个人能力提升开展讨论交流。


·实施“1234”人才规划,多层次培养人才。1234计划即培养10个省级以上专家、从现有技术负责人里培养20个项目经理、从现有技术人员里培养30个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对400个年轻的基础学员以学分制进行授课提升。通过“英才计划”“青苗计划”建立多层次人才招引架构,公司近2年共新招或代管专业人才250余人次,缓解了专项、特殊人才紧缺的问题。


·举办综合能力提升班,培养管理人员。董事长亲自挂帅举办综合能力提升班,近2年已开设超30个班,囊括集团内各岗位有潜质人员,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大师讲课、企业走访交流等提升综合视野。目前一期毕业成员均调至重要岗位,担任分公司一把手、集团部门负责人等。


·做好人才储备,培养接班人。以华建深圳分公司为例,通过举办以发散型课程为主的综合能力集成班、以强专业性基础课为主的专业能力集成班,在现有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做好人才储备。


·结果导向,建立全员考核机制。建立全员考核机制,按照“一岗一责”原则建立岗位说明书,每年开展年中、年底两次考核,并将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技能晋升的依据,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


结语


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共进,江苏华建“稳中求进”,以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匠心打造优质工程,以责任筑牢安全基石,持续擦亮华建品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